音樂劇評論
2023.08.06

「這首歌會⼀直唱著!」音樂劇《捕鼠記》的歷史感

張哲叡
2023.08.06
劇       名
《捕鼠記》
演出日期
2023.07.21~2023.07.22
觀賞場次
2023.07.22(六) 19:00
演出地點
金門陽翟 金東電影院

這部音樂劇巧妙地結合金門的歷史背景和聊齋故事《促織篇》,呈現地方小人物在軍管時代下的幽微抵抗和無奈妥協…不僅營造出動盪不安、人心惶恐的氛圍,更在潛移默化中提醒觀眾,過去、現在和未來的命運息息相關。

文 張哲叡(國立臺灣大學 歷史學研究所研究生)

《捕鼠記》是⼀齣以金門軍事管制時期為背景的奇幻歷史音樂劇,取材自當時政府規定的「鼠疫防治」措施,即要求各⼾繳交老鼠尾巴作為滅鼠的「KPI」。1950年代初金門爆發鼠疫,當局迅速引進現代公衛的防疫措施,然而滅鼠政策卻持續多年,成為社會控制與動員的⼯具。為了湊足要求的尾巴數量,甚至出現販售尾巴的地下交易。 

這部音樂劇巧妙地結合金門的歷史背景和聊齋故事《促織篇》,呈現地方小人物在軍管時代下的幽微抵抗和無奈妥協。其中,曲四〈養老鼠〉淋漓盡致地詮釋了村長老陳無力撼動當局規定的心境,他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為了達到繳交老鼠尾巴的要求,只能選擇鋌而走險,暗中飼養老鼠。 

《捕鼠記》劇照 攝影/方韻如

然而,《捕鼠記》不僅是過去歷史的再現,製作團隊也關注現在和未來。⾳樂劇透過 「過去」和「現在」,展望未來的可能性。開場的歌曲中,村民合唱「戰爭疾病饑荒、⼀再輪迴重來」,暗示著過去和未來之間的關聯。曲中所呈現的時代氛圍,不僅營造出動盪不安、人心惶恐的氛圍,更在潛移默化中提醒觀眾,過去、現在和未來的命運息息相關。

尤其是劇末的曲⼦〈捕鼠記〉,在時空跳躍中,將故事推進至1992年金門解嚴後的「現在」。歌詞中呈現的矛盾情緒,反映了金門在解除軍管後的新挑戰,以及對於定位問題的困惑。脫離「反共前線」的戰地身分後,金門又進入「離島」身分,社會上對現狀的失落與不滿仍然存在。《捕鼠記》藉由這些情感,將過去、現在和未來連結起來,讓觀眾產生共鳴和共情。

雖然《捕鼠記》的主旨可能不是探討金門定位的議題,但它仍觸及金門社會某些核⼼問題,並在藝術表現中集中放大時代感知與情緒。許多觀眾在謝幕時感動涕零,前金門觀光處處長甚至在致詞時淚流不止。這種強烈的共情之感,正是因為《捕鼠記》不僅關注過去,也涉及當下和未來的議題,使得觀眾在感受歷史的同時,也能思考當代與未來的發展。

劇末全體演員合唱「讓時代的悲歌停止在這⼀刻,只要記得有那一首歌,唱著悲歡離合,這首歌會⼀直唱著,有沒有可能這只是一首歌,啊這首歌。」這些歌詞彷彿在告訴金門,過去的悲歌停止了,但這首歌會在大家的心中永遠唱著。《捕鼠記》不僅是一齣音樂劇,更是將歷史與現實交織,引發觀眾對過去、現在和未來關聯的反思,展現出音樂劇獨有的藝術魅力。

讓榮耀平台孵育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