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劇評論
2023.11.16

造夢的必要考量-聊音樂劇《海角七號》造夢者的改編策略

2023.11.16
劇       名
《海角七號》造夢者
演出日期
2023.11.11~2023.11.19
觀賞場次
2023.11.11(六) 14:30
演出地點
臺北市藝文推廣處城市舞台

追逐夢想的主題跟愛情一樣,是千古不變的好題材,《海角七號造夢者》有熱血的真實人物拿命賭出的真實生命,放上舞台自然有豐沛感染力,只要繼續打磨,絕對有潛力變成全民大劇團下一個重要巡演作品。

文  Cheno Chen(駐站評論人)

年末即將來到,今年各團推出的音樂劇也差不多都亮相完畢:有跨域摸索的嘗試,有膽大心細的引進,也少不了原創的創意迸發。而全民大劇團推出的《海角七號造夢者》堪數今年的重量級IP,畢竟當年已是個坐擁五億票房的電影,永久改變了國片市場以及觀眾對國片二字的印象,當改編的消息一出,劇場界自然高度關注,怎麼說這個故事,也成為討論重點。

是原創、是紀錄傳記,也是Jukebox

開場幕啟,舞台上出現了一個郵輪景,阿嘉直接以電影主題曲在試鏡中亮相,發呆的魏德聖想起自己的求婚場景,回神後拍定了主角,故事遂圍繞著這些人的夢想開始發展。

《海角七號造夢者》劇照 提供/全民大劇團

《海角七號造夢者》的架構其實是典型的英雄故事:主角魏德聖為了海角七號的開拍和籌資傷透腦筋,不喜妥協的個性也總讓身邊的人為他擔心,好不容易湊齊資金,卻又因太過堅持細節而停拍,再度開拍後又得面對金主的不諒解、家庭經濟壓力和大自然的挑戰。過程中穿插的男女主角愛情、劇組之間的革命友情,都可想而知地在最後大場面化作歌舞昇平。

籌拍電影的故事在電影界也是常見主題,卻在音樂劇中相對少見,因為要將電影拍攝的技法、過程重現在舞台上,複雜的人物、場景都是可見的難處,反倒是國內音樂劇已是第二次以電影為主題(註1)。《海角七號造夢者》選擇將鏡頭聚焦在導演與演員的困境掙扎,〈床戲〉作為上半場最後一首歌,也讓觀眾一窺電影拍攝現場的各種寫實不堪的狀況,點破大家對於藝術追求的美好想像,其實都是各種妥協犧牲。

劇中曲目也刻意保留了電影中膾炙人口的流行曲〈無樂不作〉、〈國境之南〉、〈愛你愛到死〉與流行曲〈I believe〉等歌變形做各種歌詞乘載不同情節,混搭出半紀錄片、半Jukebox(註2)的改編策略,加上現場樂團熱力演奏,我相信幫觀眾營造了十分好入口的觀戲體驗。在改編IP這題上,全民大劇團用心親近觀眾是值得鼓勵。

亮眼的主角,紛亂的拍攝現場

主角群的歌唱表現也都穩健令人滿足:飾演導演魏德聖與電影主角阿嘉的孫協志、徐詣帆在抒情歌的表現上舒暢而自然,飾演女主角的金仁馨也藉音樂劇曲式的一首「 I want song」 穩穩得分抓住全場目光。反覆出現的歌曲主題,包括〈簽名〉和〈百分之一的機會〉,在劇中扣住不同角色,讓劇中角色得以表演出層次,讓觀眾既能記住主題,也能感受到劇情的推進。

然而部分音樂表現略感遺憾,每當進入搖滾曲風或大部隊合唱齊唱時,仍能感受到團隊合唱功力的落差,在麥克風的使用上也仍需調整到更佳狀態。而主演、配角,歌隊的表演風格也偶爾參差,特別是歌舞段落的調度,仍可見與劇情無直接關係的能量落差。私以為若能少一點「編舞」,多一點「調度」,再將拍攝現場的忙碌感更寫實呈現,歌舞場景能更幫助故事完整推進,減少部分場景的突兀感。這些舞台細節都仍需要被一一整理。

追逐夢想的主題跟愛情一樣,是千古不變的好題材,《海角七號造夢者》有熱血的真實人物拿命賭出的真實生命,放上舞台自然有豐沛感染力,只要繼續打磨,絕對有潛力變成全民大劇團下一個重要巡演作品。首演票房或許因為少許外部因素,而沒發揮理想的聲量,但最關鍵的因素可能在於製作改編策略與行銷之間的曖昧不明──至少在進場之前,我對於到底要看到一個什麼樣的故事類型仍然一知半解,甚至不難猜想有許多觀眾以為要看海角七號電影的音樂劇版。現下策略是否真的有吸引到當初電影的觀眾?又或是海角七號的招牌仍然響亮?這些問題或許和當年魏德聖拍〈海角七號〉當下的心境一樣,作品得先go on,才能夠見真章。

註一:音樂劇《台灣有個好萊塢》

註二:點唱機音樂劇,以流行金曲串成的音樂劇類型,最知名成功的作品為《媽媽咪呀!》。

讓榮耀平台孵育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