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心照不宣的秘密,抑或一場集體激勵──《小王子》
對我來說,此版小王子最大敗筆,是把幽微情感說得太明,放棄所有心照不宣的動人曖昧,而那正是原作之精髓
文 白斐嵐(駐站評論人)
據說《小王子》是全球僅次聖經、具有最多翻譯版本的書籍。數據真假我並未考究,然而聖修伯里以自身經驗添加想像所撰寫的故事,跨越時代與文化背景,歷久不衰,這點早已毋庸置疑。看似簡單,充滿童趣,卻直指人性的荒謬與深情,讓每個認識「小王子」的人,都能在心中想起屬於自己的玫瑰、狐狸與B612星球。要把如此高度詩意的文字化為具體戲劇場景,對抗各人心中想像,自有其難度。對C MUSICAL為PLAYground 空總劇場打頭陣的同名韓國版權音樂劇來說,也無例外。
走進劇場時,這齣為期六周的長銷製作已近尾聲。儘管台上演員組合(張擎佳、鐘政均、林品翰)表現亮眼(註),現場樂手更藉鋼琴、大小提琴變幻豐富聲音,我卻未能從文本本身得到相對應的滿足。對我來說,此版小王子最大敗筆,是把幽微情感說得太明,放棄所有心照不宣的動人曖昧,而那正是原作之精髓──正如那句經典台詞「真正重要的事,是眼睛看不見的」(L'essentiel est invisible pour les yeux)所暗示,蟒蛇裡的大象、箱子裡的羊,都只存在於飛行員與小王子不為他(大)人所知的彼此理解中;延伸到在玫瑰身上耗費的時間、狐狸的馴養,還有那無數星球千奇百怪的角色,都有一種彷彿意有所指卻不願明言,等待有心人頓悟的曖昧之美。
同理,肉眼可見的情節並不重要,關鍵是故事所觸動的餘波盪漾。法版同名音樂劇選擇平鋪直敘,卻仔細鋪陳文字的語感與音樂性;相較之下,此次C MUSICAL韓版演出,歷經兩次轉譯(比如小王子口中喊的「大叔」,或是玫瑰呈現典型亞洲女性之於情愛關係常見的刻板形象),則讓故事精神顯得混亂而混淆。過度鮮明的角色與情境,輔以或悲壯、或激昂的樂曲煽動情緒,最終也只能碰觸表象。
或許是,故事中的角色並非真正的「人物」,而是某種原型狀態(prototype),就和千百朵玫瑰、千百座水井和千百顆星星一樣「都一樣」,是我們的個人投射使其變得「不一樣」,實在沒有再平添波瀾的必要。事實是,即便我努力放下心中對於小王子的既定印象,即便不從改編角度評價,敘事邏輯也有許多待商榷之處。舉例來說,劇中兩個聖修伯里形象(作家與飛行員),看似代表不同身分觀點,實際作用卻未見其所以。當飛行員聖修伯里同時分飾小王子一路上遇到的其他角色,即便增添了戲劇張力(特別是張擎佳之於狐狸的聲音詮釋,個人認為是全劇一大亮點),但也同時削弱了飛行員與小王子逐步建立的關係,所謂「馴養」的過程,連帶讓最後離別失去重量。
音樂結構更是如此。兩人相遇沒多久,三位演員便共同齊唱/演唱批判大人世界的歌曲,一切顯得理所當然,而非藉由音樂鋪陳從彼此試探到理解的過程。樂曲之間充滿巧思的轉折,雖然頗具張力,卻也缺乏相對應的角色關係發展。鮮明活潑的音樂情境,也許在營造小王子千奇百怪的星球之旅時相當有效,但在狐狸說出至理名言後響起的鼓聲節奏,又再次破壞了故事那種點到為止的心領神會,讓用心才能看見的「秘密」變成某種勵志小品。而演員與樂手的精湛執行,不幸地卻加深了原劇音樂敘事的突兀與淺顯。
當然,我惋惜的是作品少了一點「我也懂」的曖昧空間,然回歸製作面,藉由版權音樂劇形式推動長銷劇,既能為新場地培養觀眾,也能藉此劇的多元曲風拓展表演者的音樂向度,這也成了C MUSICAL 《小王子》最令人期待之處。
註:其他場次演員還包括陳品伶、黃浩詠、廖允杰、李梓揚、徐浩忠,與張擎佳一同為2022年首演班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