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劇評論
2023.08.15

諸君,談風格的時候到了!-百老匯搖滾音樂劇《NEXT TO NORMAL近乎正常》

2023.08.15
劇       名
《NEXT TO NORMAL近乎正常》
演出日期
2023.07.22~2023.07.30
觀賞場次
2023.07.23(日) 14:30
演出地點
臺中國家歌劇院 中劇院

台灣音樂劇發展幾十年來,從早期的演員土法煉鋼或歌手跨界演出,到現在終於養成一批專職音樂劇舞台的演員們,劇種也逐漸多元化,然而,同樣一批演員,真的能扛得起台灣目前所有的演出嗎?演員風格的考量,或許是台灣音樂劇界進入下一階段的課題,也是身為觀眾樂見的向榮過程。

文 連士堯(駐站評論人)

2021年活性界面製作推出外百老匯音樂劇《I love you, you're perfect, now change》(簡稱LPC),連演35場,隔年更開至139場的成功製作,為台灣音樂劇市場補足「版權音樂劇」的空缺,也帶起了其他團隊投入版權音樂劇的引進。今年活性界面的第二部版權音樂劇,挑選曾獲普立茲獎的《NEXT TO NORMAL近乎正常》,未演就引起眾人期待。

有著東尼獎與普立茲獎的加持,《NEXT TO NORMAL近乎正常》的劇本與詞曲自然不在話下,這也是版權音樂劇的優點:已在高度商業化市場機制下淬練過的作品,只要主題具有跨越國界的普世性,自然能夠感動不同地域的觀眾,再加上優異的製作品質,不論是先前的《LPC》或是這次的《NEXT TO NORMAL近乎正常》,都能在口碑推波助瀾下完售結尾,足以驗證活性界面在「版權音樂劇」的操作,處於完全正確的道路上。

若說市場反應遠比評論來的實在,那麼《NEXT TO NORMAL近乎正常》以「精神疾病的家庭悲劇」如此硬核內容,在大眾市場打出一片天,已經是十足成功的案例了。因此,本篇評論希望將視角提升到更高的層次——台灣音樂劇界,是否到了能談談演員風格的時候?

《NEXT TO NORMAL近乎正常》劇照 提供/臺中國家歌劇院、攝影/林育全

在古典聲樂中,針對歌劇或樂曲風格不同而發展出「抒情女高音」、「戲劇女高音」、「英雄男高音」、「華格納男高音」等等眾多分類,這些類別並沒有優劣之分,而是人聲有先天條件的不同,適合的表現領域也不一樣。音樂劇雖然沒有明顯做出區分,但每齣劇基本上還是會有自我風格的要求,像是能唱好《歌劇魅影》克莉絲丁的演員,就不太期望她也能唱《吉屋出租》裡的咪咪,或是能掌握《悲慘世界》裡大開大闔的歐式音樂劇演員,就未必能在史蒂芬・桑坦的精巧詞曲中把握精確。

讓我們回到這次的劇名:「百老匯搖滾音樂劇《NEXT TO NORMAL近乎正常》」,「搖滾」兩字開宗明義地為本齣劇定調,在此不單單只是風格的選擇而已,「搖滾」曲風中帶有著對於現實的反動,近乎瘋狂的吶喊,更像是讓被現狀壓得喘不過氣來的劇中各角色,找到宣洩的出口。若用這樣的眼光來檢視本次的演出,演員們的表現就顯得中規中矩了——這裡並不是指他們的演唱能力不好,事實上他們的表現,已經展現台灣音樂劇演員有足以抗衡國際的水準,只是今天擺在一齣以「搖滾」為主要風格的音樂劇,或許就不是他們能發揮到百分百的選擇了。在觀賞的很多時候,都不免心想如果這邊能再激烈一點、再多點衝撞,而不是如此「美聲」的話,是否能讓整齣劇的張力更加飽滿?

台灣音樂劇發展幾十年來,從早期的演員土法煉鋼或歌手跨界演出,到現在終於養成一批專職音樂劇舞台的演員們,劇種也逐漸多元化,然而,同樣一批演員,真的能扛得起台灣目前所有的演出嗎?演員風格的考量,或許是台灣音樂劇界進入下一階段的課題,也是身為觀眾樂見的向榮過程。

讓榮耀平台孵育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