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劇評論
2023.10.02

是取是捨?那是一個難題

2023.10.02
劇       名
《小太陽》音樂劇場
演出日期
2023.09.16~2023.09.17
觀賞場次
2023.09.17(日) 10:30
演出地點
臺北市中山堂 中正廳

音樂的編制清楚地以弦樂為基底,但在這之上,巧妙地加入長笛的線條,使得音樂在明亮舒暢外更有層次感。適時點綴的微量打擊樂器,也讓音響更為豐富飽滿。在作曲家特有的流暢與悅耳曲風之外,樂曲中有《小星星變奏曲》、《平安夜》等耳熟能詳的旋律主題借用與變型,也令人眼睛為之一亮。

文  李秋玫(特約評論人)

2023年推出的《小太陽》音樂劇場,由「安徒生和莫札特的創意(AM創意)」改編自作家林良的同名散文集而來。自2013年首度以《小太陽:一個家的音樂劇》為名,歷經10年後的重新製作,無論在音樂、舞台、服裝、道具、演員乃至節目名稱等都煥然一新,大幅度的更動外,連風格也顯得截然不同。

「背書包上學去,我的書包裡,有書也有筆......」音樂劇一開始唸出的台詞,隨即引起了大人們的共鳴,因為書、筆、皮球、書包不僅是幼年時候的工具和玩伴,也是低年級生必讀的國語課文。小故事零零碎碎地築起,記憶也片片斷斷浮現。眼前觀眾立即可以理解舞台上左右翻動的大型道具是書頁的象徵,人物躍然紙上,而動手翻動頁面的一對母女,則是閱讀書本的主人翁。母親對孩子說的故事,原來就是寫在書中、自己幼年時的點點滴滴。角色關係確立之際,不禁令人思考,要如何將最初的散文集摘取或移植成為音樂劇場的模式呈現,在忠於原著的同時又必須連結現代,著實是一個莫大的挑戰。畢竟,《小太陽》原著講述的是約莫半世紀前的時代,而坐在台下欣賞的,是生活在21世紀的現代觀眾。

細看整個音樂劇場的表現,可以發現在抽象概念上,應用得頗為高明。例如「口」字形的方框可以代表個人,方框組合成「田」字便成了窗戶。相對於窗外的世界,聚在一起的成員組成甜美的家。桌子有時是椅子,椅子交疊成了聖誕樹、前後排列便成了火車,加上背景的投影也多半不是具象的場景,而是象徵性的符號或圖形,這對於充滿想像力的孩童來說,實有畫龍點睛之妙。在表演藝術中最具抽象的音樂,不是藏在樂池中,更不是錄音播放,而是同樣在舞台上表現。樂團擺設在舞台斜後方,即使不時被部分的「書頁」擋住,卻能凸顯音樂的穿透力。音樂的編制清楚地以弦樂為基底,但在這之上,巧妙地加入長笛的線條,使得音樂在明亮舒暢外更有層次感。適時點綴的微量打擊樂器,也讓音響更為豐富飽滿。在作曲家特有的流暢與悅耳曲風之外,樂曲中有《小星星變奏曲》、《平安夜》等耳熟能詳的旋律主題借用與變型,也令人眼睛為之一亮。整體音樂在故事的敘述中,時而作為主角,時而渲染情緒,相當成功。

《小太陽》劇照 攝影/張震洲

有別於原著,音樂劇場版本多了母親就是書中小女兒的角度,並且「翻書」來區隔(或連結)過去與現在的點子,無疑是相當聰明的。如此一來,演員念詞中的黑白電話、有開關門的電視,以及氣象報告用語等,對比舞台上色彩斑斕的視覺效果,似乎就能獲得解釋。只不過,從散文擷取或濃縮的安排,必定有編者特殊的意圖,那些舊有物品的味道、想像,以及文字的趣味性,台下孩子們是否看得懂?就這麼簡單地翻頁蓋過便了無痕跡,是否太過可惜?

為此讓人開始疑惑,這部作品的創作的對象,究竟是為了小孩,還是為了大人?如果是為了大人,為什麼有這麼多小孩在現場?原因是團隊的宣傳方向,還是因為第一版的口碑所致?反過來說,若是為了小孩,那麼劇中所感慨的光陰歲月、壯志凌霄、生命議題......孩童們又能夠理解多少?更何況整齣戲中以尋找太陽作為主題,從一開始的風箏尋、中間的南下找,到最後明白溫暖的太陽就是家中的孩子們,這樣貫穿全劇所描繪的那種「平凡的幸福」觸動大人們內心,並且催人感動落淚,但卻難以想像孩子們會有多少的心神領會?

在第二版《小太陽》當中,劇組除了讓文字賦予表演藝術的生命,也在母親對女兒說故事以及尾聲描繪的成長中,注入了更深的時間概念。即使「AM創意致力於製作適合『全年齡』觀賞的家庭音樂劇」,但無論是更繽紛多彩的舞台,修得更合理的劇情、更連結現代的表現,都可以看得到整體表演的受眾,是更傾向給大人的。不過,在作品的改編當中,是取是捨原本就難以兩全, 如何選擇單看想要表現的目標。就像家的定義對每個人都有落差,柴米油鹽如何調配,只要符合口味,就算簡單也能嚐到美味。

讓榮耀平台孵育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