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劇評論
2023.08.22

從小劇場到大舞台的苦魯之旅-《幕後傳奇—苦魯人生》

2023.08.22
劇       名
《幕後傳奇—苦魯人生》
演出日期
2023.08.11~2023.08.13
觀賞場次
2023.08.12(六) 14:30
演出地點
臺中國家歌劇院 中劇院

巡演九年,演員早已駕輕就熟,展現絕佳默契,卻又未失新鮮與驚喜;尤其是林玟圻(C2)、蔡邵桓(叉燒)兩大「台柱」,讓小角色有了大格局。

文 白斐嵐(駐站評論人)

上次看《幕後傳奇—苦魯人生》(後簡稱《苦魯人生》),是九年前在80人座位的牯嶺街小劇場。那時候的音樂劇,以小劇場規模呈現的並不多(大概也是牯嶺街少數音樂劇演出),也多是歷史題材或偉人傳記,以幕後技術人員與劇場生活百態為主題的《苦魯人生》可說是特例。這些年來,《苦魯人生》歷經水源劇場、新北市藝文中心、臺中中山堂、新營文化中心、大東藝文中心、新竹縣演藝廳等地巡演,我不巧都錯過,再次相見,已是在臺中國家歌劇院中劇院。而這次相遇,也可說是「最好的場地」,得以用最高規格的劇場舞台,展現種種純熟技術效果,與「苦魯」(crew,劇場技術人員)主題相呼應。

刺點創作工坊最具代表性的《苦魯人生》,演出多年已累積大批粉絲。此次在歌劇院封箱演出,四場次各有主題,分別是苦魯初體驗場、多元宇宙爆炸場、多元宇宙千秋無敵爆炸場,與我所觀看的應援歡唱場。身旁觀眾大都有備而來,隨著字幕指示,唱出指定段落,台上台下默契十足,連帶也大幅提升音樂能量,增加戲劇張力(有些歌曲橋段,的確就是需要這般唱和氣勢)。近乎滿場共八百名觀眾(或至少因觀眾反應熱烈,給我的體感接近於這個數字),與女主角新手苦魯闖進了劇場幕後的「奇幻世界」,在七天不見天日的劇場週,學習各種幕後知識,整合燈光、服裝、布景,搭建出來屬於舞台的「真實」;下半場更是實際上演了一齣由苦魯化身主角救場、所謂「THE SHOW MUST GO ON」的混亂瘋狂戲中戲(註1)

巡演九年,演員早已駕輕就熟,展現絕佳默契,卻又未失新鮮與驚喜;尤其是林玟圻(C2)、蔡邵桓(叉燒)兩大「台柱」,讓小角色有了大格局。不過熱鬧歸熱鬧,全劇從頭到尾大都是亢奮激動的歌曲(其中不乏援引自其他作品的音樂元素,如《灌籃高手》主題曲的鼓聲節奏、或《芝加哥》〈Cell Block Tango〉的開場主題),僅有上半場最末段安排女主角單獨留在台上,唱出抒情心聲,但也隨即被打斷,進而讓情緒再度高漲。就聽覺感受而言,似乎可以穿插更多沉靜片刻作為調劑。若要再吹毛求疵,九年前所設計的詞曲搭配,固然生活化且新穎,在當時已是一大突破,然從今日眼光回頭看,卻也逐漸被更多近期作品所超越。不知大多數觀眾是否和我一樣,連帶標準提升。在封箱期間,若有機會微調,或許也能讓《苦魯人生》持續跟著時代腳步前進,永不過時──畢竟劇中所描繪的劇場/夢想精神,可是歷久不衰的。

《幕後傳奇—苦魯人生》劇照 攝影/李奇勳

當年看完牯嶺街小劇場版,曾撰文提及此劇就圈內與圈外人的隔閡,以及觀眾如何找到自身觀看位置(註2)。相較於近距離親密空間的突兀與尷尬,不知是否闖入了哪個後台場景,個人認為中劇院規模最是適宜。或許也是應援歡唱場的氣氛使然,搭配技術場面,營造出強烈歌舞聲光「秀」的感受,彷彿參加演唱會。但我也不免猶豫,這是否只是觀眾基數擴大之故?對於初次觀看、抑或對劇場陌生的「圈外人」而言,是否依舊會覺得格格不入?

我無從得知其他觀眾的各自感受,倒是想到自前叛逆男子《新社員》以來,不少音樂劇製作,已然建立一套更直接也更親密的觀眾關係,用內梗鞏固粉絲向心力。《苦魯人生》裡面幽默置入演員參與的友團音樂劇作品是一例,《鬼歸代言人》、《仲夏夜汁夢》(如不少觀眾有備而來要參與劇中互動橋段)也都可看見類似手法。不過,在「寵粉」的同時(即便只是營造一種心照不宣的默契),是否反而製造另種「局外感」,阻礙新粉絲進場?也或許這是我個人毫無根據的憂心。無論如何,至少《苦魯人生》都從牯嶺街小劇場,扎扎實實累積了超過十倍的觀眾群。

能見證一齣戲頭尾的九年歷程,實在是很珍貴的事。願幕後傳奇永不落幕。

註1:值得一提的是,飾演舞監的李曼因懷孕,劇中段落略有調整,甚至由導演親自上台「代勞」,戲裡戲外皆呼應主題。

註2:白斐嵐,〈黑衣人的「被看見」與「不被看見」〉,表演藝術評論台,2014/7/22(https://pareviews.ncafroc.org.tw/comments/345f9506-24b0-4f89-bc8c-5a0d014428f2

讓榮耀平台孵育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