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屍末日的多重宇宙大雜燴
人類對於活屍的想像,再瘋狂再怪誕,終究是為了回應人生為人的種種真摯與荒謬。
文 白斐嵐(駐站評論人)
經過了活屍不斷追著活人跑,我也不斷追著劇情跑的上半場,故事看似相互獨立、主角名字卻又同為「江丙仁」的阿江、阿丙、阿仁,終於在中場休息前最後一幕「跑」在一起。差點以為散落的故事線終於串接,引爆比活屍顛覆人間更震撼的能量。然而,卻也只有這麼一瞬間。
正如大部分通俗文本的喪屍題材,肆虐蔓延的變種病毒,反應的是人性──種種牽絆人類的社會結構與人際關係。《跑跑殭丙仁》劇中由蔡邵桓(叉燒)、蘇志翔、與高華麗分飾的三名江丙仁,分別是毫無存在感的媽寶宅男、演活屍頗有心得演到身體都散發臭味的乖孫臨演,以及和炮友萌發情愫卻在喪屍來襲後兩人失散的俗濫編劇;另外,還有從女殺手搖身變為擊殺無數喪屍的末日英雄(張稜飾)。
前三人以自身邊緣狀態,或主動求生或被動生還,成為抵抗末日病毒的另類強者,卻始終無法與自身困境和解。最終有人受不了邊緣人受盡冷落的生活,伸手強迫喪屍咬一口;有人為了愛,寧可被咬以長相廝守。其中不乏帶點幽默調劑,卻又荒誕的哲學辯證,如沒帶假牙、不能咬人的阿媽喪屍,還能算喪屍嗎?抑或是當代文明走到盡頭,活者的死人、死掉的活人又有何差異?至於女殺手,除了翻轉殺人犯與英雄的定位,還帶出另一角色──由林玟圻(C2)飾演的絕症警官,自殘後只剩下一顆頭,卻成為喪屍界「永森」(音同永生)教之教主。
這幾個角色與故事線,彼此獨立互不關聯,單獨看來還算完整(儘管偶有邏輯漏洞),但短暫集結之後卻又彼此散開,是我個人認為較為可惜之處。分段情節宛如平行宇宙:同樣的危機、奔逃與解脫,一再重複,角色設定即便能引發共感,扣緊人類最基本的情感需求(如親情、愛情與自我認同),卻也常見於通俗敘事,未見其獨特。
也因此,在上半場結尾三位江丙仁集合時,忍不住叫人期待起這幾種人生困境如何彼此對話、交織,並運用音樂主題鋪陳出更複雜的世間光景。可惜的是,幾段故事依然直白地依循自己軌道前進,縱然偶有巧思與驚奇(如〈羅秘嘔與注音台〉一曲,還出現了造型動作機制完全不同的中國殭屍,氣聲唱腔也頗為奇異),卻也讓劇情線顯得零碎而凌亂。
相較於多重敘事線的直白,歌曲與歌詞倒是大玩諧音巧思。編劇阿丙一首〈咬你還是要你〉芭樂曲,戲裡戲外都成了俗濫愛情偶像劇的主題,貼切描寫愛與死的極致。至於〈永生之王,王永森〉,也成功營造邪教般的詭異氛圍。不過大量諧音歌詞,卻也造成聽覺辨識的困難。或許也是編曲與音色上的某些選擇,抑或是場地音場之限制,因而吃掉部分人聲(特別是其中幾個子音),導致必須大量倚靠兩側歌詞字幕投影。不禁好奇在諧音雙關與語意理解之間,是否能有更好的選擇──畢竟有些諧音,「聽懂」會比「看懂」更為有趣。除此之外,女性角色的失衡(特別是刺點從《苦魯人生》延續至今的冷酷女魔頭形象),連帶也影響到人聲配比,是另一稍微可惜之處。
故事的最後,變成喪屍的阿嬤再次離開了萬年臨演江丙仁,以「別離」作為關係的終結。人類對於活屍的想像,再瘋狂再怪誕,終究是為了回應人生為人的種種真摯與荒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