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音樂劇演出回顧投稿-倫敦西區原版音樂劇《最後那五年》
文/ MOON(理科背景的藝文愛好社畜)
由於我個人本身非常喜歡看音樂電影(廣義的包含音樂主題、歌舞片、歌劇/音樂劇改編),早在2015年台灣有上映過電影版,當年我看完就十分很喜愛!不過,票房不佳⋯ 無聲無息的上映後,就消失了,沒什麼人知道周遭也無人能討論。
一直覺得這種小製程的作品,雖然也是東尼獎得獎、超過20年以上資歷的經典作品,但來台機會應該微乎其微。況且本劇命運多舛⋯直至2020年才又重返倫敦。
本劇故事編排不錯很有創意⋯歌曲還非常好聽;但這次開演前,我反而都故意都不去聽片花,因為怕自己會被電影版影響對現場表演的觀感。
當天實際進入藍盒子實驗劇場後,感受到現場樂隊的演奏打擊,有股「類演唱會臨場感」反而讓我好喜歡!樂手與樂器藏在L5Y燈箱後面也不會突兀,簡單卻能營造氣氛與震撼度~~很棒的舞台配置構思!
開場時燈箱瞬閃,隨著演員快速移動變化位置很有氣勢!每閃一次就換一次位置,不斷快速更動,加上車水馬龍街道交通吵雜聲,很有都會緊湊的人群感! 整齣戲頭尾都有與燈箱呼應,其中有幾幕是女主角坐在上面展現憂愁或是歡樂,都使得舞台畫面很美很好看。
時間線的交會之處,那個橋段真的棒!男女主角唯一一首有充滿你來我往的「對話感」對唱,求婚橋段瞬間還有花瓣從天撒下⋯⋯也很浪漫。
最後那五年的現場舞台版本,遠遠好於電影版⋯充分利用舞台的各種設計,時間序也沒有像電影感到這麼突兀。實體臨場因為有限的空間邊界,反而能因為他們時間線順序的相反對立關係,更能了解她們感情中心境&情緒的變化轉折。
旋轉舞台有特別注意:當他們在鋼琴上的時候,有轉比較慢(可能怕演員重心不穩)
原本以為,旋轉方向可能是用男女區別,但後來觀察發覺似乎是依據比較負面情緒、消極狀況的時候,旋轉方向才是逆時針。
至於鋼琴則感覺快變消耗品,裡面還可以藏東西(道具),類似第二個舞台的感覺;同時也可以增加演員走位+踩踏位置的表面積。
女主角主要是坐上去或趴著唱歌,還有一開始就在那邊展現哀愁的情緒;而男主角則是意氣風發的喜歡直接跳上去+踩踏⋯然後歡唱!
本劇僅僅使用簡單的舞台&道具,卻創造出無限可能⋯實錘驗證了「想像力是你的超能力!」
以往我都是看大製作居多,難得這次是雙人音樂,而且,演員們還需要互相為彼此伴奏彈琴⋯⋯似乎象徵著婚姻生活中的頻率必須協調。
彈「琴」說愛 v.s 談「情」說愛
從琴瑟和鳴⋯到後來的情澀涸冥
頭尾呼應的主題曲女方滿懷期待的再見,是「再」相見:Goodbye
男方的神情落寞的是告別「再也不見」:Good、Bye!
想說凱西為何突然在傑米不爽的時候,又故作鎮定裝乖乖牌唱歌,原來歌詞剛好巧妙的對應到是她在試鏡,歌詞剛好內容是甜蜜的;隨著好幾次這樣穿插,突然保持冷靜唱著甜蜜的內容,瞬間再抽離歌曲情緒,對照傑米在跟他爭執攤牌,此時她的神態卻越來越提不起勁⋯。逐漸的甜蜜的神情從她臉上消失。試鏡的時候同步保持冷靜,呼應到她在感情或婚姻中已經開始有應付/演戲的感覺。
一直覺得他們聲音很大聲,但沒看到麥克風⋯⋯原來他們都貼在額頭上。
我看的這場星期四晚上,剛好是唯二兩場之一的替補演員組合。女主演 Stephanie Marion Wood是專業音樂劇演員,聲線其實跟電影版的Anna Kendrick 有點像,鼻音比較重、高音有點保留。(但安娜小時候也有唱百老匯啦)
唱功聽說(?)比另一組的SuRie好(歐洲歌唱大賽冠軍,聲線疑似比較悶)
不過,這部戲其實歌的音都很高,如果悶在裡面似乎更糟,有用技巧至少不會讓高音毀掉;
至於現場觀眾反應,只有在「抱怨試鏡那段」的歌詞有比較激動,那段編寫表現的不錯,台詞細心刻畫唱出那種不安跟不甘!同時我感覺這段開始她的嗓子比較熱身起來⋯前半段都是淡淡哀愁,似乎還沒入戲,不知道是不是我錯覺?
這部戲,男生唱的部分曲風多元、加上人物設定充滿魅力⋯很吸引人!男主走到舞台各處邊界都會充滿一堆粉絲的興奮尖叫歡呼。基本上演唱部分只要有深厚的基本功力,全劇終後都會被男主角意氣風發的氛圍所迷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