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劇評論
2025.02.03

2024讀劇匯-劇本的時空魔法:創作者與觀眾的對話

品XD
2025.02.03
劇       名
2024讀劇匯
演出日期
2024.10.19~2024.12.29
觀賞場次
演出地點
二條通劇匯

文/品XD(愛看戲的打工仔)

讀劇匯這次8檔演出,每個作品都是很有顏色,用有自己特色,也感受到主創團隊呵護且用心的演出。我覺得在二條通劇匯這樣的空間裡,最重要的是能透過快速的舞台指示,場景時空的轉換。省去了實際的舞台轉換,提供了大量觀眾的想像空間,也保留製作團隊在審視劇本的時候,不會因為錯誤的方向,而省下很多執行面的成本。尤其像《三胞胎的我在完成夢想之前死掉了(還好我有兩個兄弟)》、《偷吃?好吃!》、《還在路上》,其實都有在不同的場館做過完整本的演出。但拿掉所有舞台、燈光、舞蹈後,劇本的核心,角色的動機,進歌的合理性,要傳達的重心在什麼部分就會變得很赤裸,也更容易讓大家有聚焦討論的空間,我覺得的是非常好的作法。

尤其攤開這8齣作品,有親情、愛情、友情、夢想,有阿嬤的年紀,有青春在追夢的高中生。透過簡單的道具或是聲音狀態,就能形塑在場上形形色的角色。《爬上頂樓看月亮》就是一齣把各項元素,在讀劇這樣的空間創造出無限想像的作品。包含非寫實的畫作鬼魂,人偶的實體化,跟空間戲劇化遊戲感。只透過形塑,你就能想像在一個女子高中的不同教室空間裡穿梭,跟著劇中的角色一起煩惱、呼吸。在同一個空間又可以做到現代跟回憶的互相轉化,都是一秒鐘就能帶觀眾到達這樣的時空。可以更聚焦在這樣的描述跟角色狀態是否合理,動機跟每一種感情線,情感流動的線條,是否能真實的感動到人。也更容易聚焦在歌曲的細節(包括莫札特用他的經典歌曲的融入,民謠跟時代記憶的歌曲放在旋律裡貫穿)在不同語言國台日之間,也因為是真的用當時會使用的語言,使得角色更立體。字幕的運用也在大量的對話中,還可以讓觀眾較容易的理解。同樣的議題放在《阿媽的比基尼》也是面對到台語到底是不是每個人熟悉的語言,當運用到多大比例的時候,需要提供什麼輔助讓參與者能在同樣的基準上,去感受劇中人物所要傳達的情感。

多巴胺爆炸製作《HOME RUNning》演出劇照、攝影/謝育其

同時這次的讀劇帶來很多現實演出中,演出的演員如果換人、換性別、換性向會是怎樣的氛圍。因為能看著本,演員所需要準備的到登台,成本就會比較低也比較迅速。像這次的《HOME RUNning》、《三胞胎》出演的主角都跟之前有演過的版本有更換;《還在路上》直接把原本的男女主角 ,拉到推動的劇情前進的偏喜劇功能角色;《偷吃?好吃!》直接把要分手的男女,直接置換成男男。都給台下的人完全不同的感受,也可以在現在推長銷或多卡司的製作,可以容易去檢視,到底那樣的組合氛圍是主創團隊想要的,怎樣的搭配是觀眾喜歡或買單的。怎樣的質地跟詮釋方式,更符合劇作家、導演的想像。在專注在聲音的表現的時候,也能讓觀眾檢視如果演出超齡或是不是自己年紀的角色時,這樣類型的聲線或是處理方式,能否達到想要的效果(比較活潑有趣或是要更貼合年紀)。

上述提到的舞台、空間、語言、角色,都讓主創團隊可以用更低的成本,更大膽的去嘗試各種選擇,也都提供了試錯,或是能更往這樣方向前進的選擇。很喜歡演後的座談,有我們這樣會看滿8場的園丁會提供比較一致的視角,跟比較邏輯性的審視討論;同時也有因為不同作品、製作團隊或是親友來的觀眾,提供更直接直覺的感受想法。不管是怎樣的觀眾,看到不同的面相,都是有趣也值得參考的。常常會被觀眾提出來的想法,或是在主創的提問中,去意識到原來有這麼多不同關注的地方,也感受到所有團隊的用心,會擔心不足,同時也有想要讓作品往前走更遠。

很感謝這次的機會,毛毛跟榮耀基金會的所有人把大家照顧的真的很好。期待之後能有這樣的形式,有不同的形式交流。也或許之後能有機會在聆聽觀眾的想法,對於文本音樂的討論外,也能有機會多聽到主創團隊的分享,不一定是回答問題,也是對作品的發想,對未來的想像,跟要走的期待~

讓榮耀平台孵育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