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劇評論
2023.05.09

選用音符凝鍊戰火,聊《熱帶天使》與改編選擇

2023.05.09
劇       名
音樂劇《熱帶天使》獵女犯1940s
演出日期
2023.05.05~2023.05.07
觀賞場次
2023.05.06(六) 14:30
演出地點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大劇院

改編為了符合當代精神會有原著的衍伸是必要之惡,但若這是改編的選擇,回到男女主角的歌曲是否有幫助到國族議題的推進,小偷情節又是否與國族認同相關、在劇情鋪墊上是否為設計原意,也都值得再被檢視。

文 CHENO CHEN(駐站評論人)

SML樂劇創製首部作品以《悲慘世界》作為標的打出今年第一波宣傳,氣勢磅礡如電影規格的宣傳海報,成為今年度讓各方期待的製作。但就題材內容與改編源頭,其實更讓我聯想起《西貢小姐》、《南太平洋》這兩部經典作品。要從不同的短篇中凝練時代的殘酷,呈現異域戰火下的悲劇,再轉以流暢的音樂敘事傳遞情節,可想從各方面都挑戰著團隊的技法,創作團隊循序漸進花了五年把作品推上大舞台,值得鼓勵。

畢竟打造叫好叫座的音樂劇並不容易,百老匯僅約20%製作得以打平開發成本、進入長銷營運。為減低開發難度、拓展市場可能,從既有IP取得改編授權是理所當然的商業模式,疫情前百老匯每年有超過80%製作改編自其他文體。不論取得現有音樂版權的點唱機音樂劇、或是知名電影動漫改編成音樂劇,再到小說、散文、傳記等文體,都能成為改編的源頭,甚至也有僅取得角色原型再為它開發劇本的案例(註一)。但無論如何改編IP,出發點都要相同前題:一個好故事,並能用音樂敘事來延續生命。

音樂劇《熱帶天使》獵女犯1940s 劇照 攝影/林政億(terry)

曲目佈局是關鍵

打開台灣作家陳千武老師的戰爭短篇小說〈獵女犯〉,故事描寫一名被抓去當日本兵的林姓兵長,在南洋遇到了一位混血華裔女子賴莎琳,因為方語相通,兩人在異域有了一段複雜情慾糾葛。小說開頭以「獵者與被獵者之間有何分別」點題,通篇描寫了戰爭狀態下的複雜人性。

皇民化運動、慰安婦等字眼對比較年輕的讀者來說可能只是教科書上的符號,但跟著故事人物來到帝汶島,在這個身分權力都錯亂的時空,就更理解戰爭的影響從來不只在戰火交鋒的第一線。看似樂園的島上見證兩個立場相反、遭遇相似的異鄉人,如何面對暴力入侵、重新尋回存在價值。

有了原著豐厚的人物設定,《熱帶天使》中多首主題曲和意象貫穿全戲。有建立時空、控訴無奈的〈在一九四零〉;推動男女進一步認識的〈鹹甜的滋味〉;指引迷失靈魂的〈南十字星〉;從配角寫大環境悲哀的〈女人樹〉和〈化作神風〉,〈你會當哭〉不只幫男女主角定情,也有著上口的旋律歌詞,成為商業行銷上不可或缺的主打歌。

這些歌曲在劇本中的佈局(英文專有名詞叫 Song Spotting),在創作過程中通常發生在編劇作詞落筆之前,最終目標都是要創作者同心協力以曲目為敘事中心,優化每場戲的情節進程與銜接。《熱帶天使》從2018年底讀劇開始發展,故事在不同大小試演與音樂會回饋下持續修訂,一路到今年最新的大劇場版本,也推出最新文本與導演設計,礙於篇幅,就此版本提出兩個改編選擇討論:

說書與說甚麼書

首先,本作品以說書人開場,並以故事傳承作為結尾,實為常見且古典的選擇,若是音樂劇迷應該都可聯想到不少音樂劇的安排(註二),此手法也不難繼續往前追朔到莎士比亞的諸多劇作,看倌在結尾獲得暗示「看懂了」並「有勞您讓更多人知道這故事在說甚麼」。在故事交代和行銷上都有不錯的指引效果,也有助於把台灣文學史上的重要作者介紹給觀眾認識。

但由誰說書,說的內容是甚麼都是關鍵。《熱帶天使》的序場選以作者女兒尋找身分開場,其功能是否和老作家重疊?下半場開場作家的雨夜花為何而唱?下半場終曲、謝幕與敬酒歌是否有機會更緊湊?這些細節執行上仍有優化設計的可能,畢竟開場與終場的成功就等於贏了一半,永遠值得繼續審視。

第二點,回到原著小說核心辯證:「你是獵人還是獵物?」在音樂劇中被設計為一首乍看輕鬆的串場歌曲,歌曲功能為發展副線兩位配角的愛情。但此版本製作於上半場結尾、當男主角因原住民的命運終於意識到自己的獵人身分時,卻似乎沒有對應的歌詞,而是以〈時代不能改變我的名〉的再現為呼喊。乍看主線似乎從善惡的複雜性,稍微偏移成了國族認同。

改編為了符合當代精神會有原著的衍伸是必要之惡,但若這是改編的選擇,回到男女主角的歌曲是否有幫助到國族議題的推進,小偷情節又是否與國族認同相關、在劇情鋪墊上是否為設計原意,也都值得再被檢視。

端看本製作的規格野心,相信SML團隊有能力繼續推動更國際化的製作,此版的文本也剛過了首演站,也祝福團隊的南十字星能持續引領,以音樂說出台灣的故事。

 

註一:是,我都會盡量不經意提起海綿寶寶音樂劇

註二:如〈漢密爾頓〉中交由妻子完成敘事,或〈瘋狂理髮師〉由市民總結。

讓榮耀平台孵育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