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條通劇匯
活動花絮
2024.04.18

讀劇圓桌第3屆活動側記:音樂劇《大狀王》(下)

把文本搬上舞台

2015年10月份,岑偉宗在新加坡看戲,遇上時任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表演藝術行政總監的茹國烈。總監問起手上有無想做的戲,岑偉宗知道時機來了,便回道有一齣審死官的戲正要發展,總監認為在戲曲中心作與戲曲有關的音樂劇相當有意思,有意願進一步了解,返回香港旋即與高世章等人一同開會,高世章與岑偉宗期待能藉由《大狀王》的製作,改變香港創作音樂劇某一些運作模式,於是提出兩個希望,一為希望能先不要把演戲檔期定下、二則為大狀王的製作並非一開始便為了演出而設,而是能先從工作坊開始琢磨調整。這樣的前提,回頭看來,除了疫情之外皆非誤打誤撞,而是認真對待作品的成果。

讓《大狀王》不只躍然紙上,背後克服的技術難題

《大狀王》2016年開始寫歌,展開近一年的密集討論,並進行幾次內部讀劇,直至2017年底邀請導演方俊杰加入創作團隊、2018年4月份徵召演員。這期間,約改了近80個戲名,最終由《大狀王》脫穎而出。由於一開始《大狀王》即以巡演營運為規劃,再借重香港話劇團的製作經驗,展開合作,整個《大狀王》團隊正式成軍。

光欣賞〈福臨門〉片段,即能對於整齣戲的各部門如何精準結合窺知一二:一方面需要能夠聽音樂劇的導演,岑偉宗表示他在創作時並不會對畫面有特別想像,複雜的事情留給導演處理,他認為,只要材料好玩,導演就有魔法變出來,而方俊杰導演就是那位施展魔法的人。「懂得細聽音樂的導演,我遇過的其實也不多」岑偉宗老師特別與學員分享與導演合作的心路歷程。

在成功的演出背後,方俊杰導演其實煞費苦心,在開排前,一首曲目聽不下三十遍有,邊看佈景模型構思。為要促成一齣精密音樂劇的完成,各場之間、場景內,每個場景的旋轉舞台轉速、時間都不同,需有足夠的時間發展整段戲,和音樂歌詞合拍,所有元素才能分秒不差緊密結合。

排練又是新的一段英雄旅程
2023年版本的舞台簡潔有效,中央為申冤鳴擊的大鼓,開場前的燈光打下,鼓面幻化為鏡子或是月亮,都讓人很好進入《大狀王》的世界裡。舞台結合傳統戲曲抽象手法,方形舞台台車置於旋轉舞台上方,方形台車也可獨立旋轉,天圓地方,變出各種呈現手法。

而舞台運轉速度、位置和音樂、劇情搭配天衣無縫,更是整齣戲令人驚艷之門道,為了要克服裝台的時間限制,團隊早在排練場排練時,就已配置全套旋轉舞台進入排練場,全程都讓導演,演員,技術都能相互配合。這個做法分析起來當然不是獨家秘密,但能夠用充裕的規畫做更完整的排練,卻是在製作面與資金面一開始就要突破的想像限制。

在各種意見中取捨與傾聽
2019年預演,因團隊對於古裝戲給人印象的疑慮,同時也利用預演做實驗性質嘗試,因此不但舞台具現代感,演員更身穿時裝演繹「現代人講清代故事」,到了故事重點情節,再換上清服搖身一變成為清代故事角色,意圖希望現代人在經歷成為清代故事角色的洗禮後,能有所改變。

然而實際操作才發現並不容易,觀眾與演員都不一定能馬上能理解和消化變換前後的狀態,預演後團隊討論,才決定改為直接演繹清代故事,讓演員單純演角色,觀眾反而容易進到故事中。

岑偉宗分享他特別感動的團隊精神,他表示,很少人能把自己的角色往後退,每個人都想讓人知道「我存在」,《大狀王》劇組卻能做到,而更顯得難能可貴。舉例來說,在下半場開場〈翻案〉一曲中的一段插敘,高世章與岑偉宗卻決定只以旋律搭配舞蹈還原案情當晚事發經過,完全不唱歌詞也不講台詞,音樂取自電視短劇主題曲而廣為人知的旋律襯樂,加上身段演繹。因團隊知道如何處理對該場戲最有效果,所以導演等紛紛將自己退後一步,只留了一盞自天頂打下來的燈,背景則同步讓歌隊換景。退一步的同時讓音樂、舞蹈聚焦成一場完整的敘事。

2019年試演後,團隊也舉辦焦點團體座談會,想藉此了解觀眾心得、喜好與意見,多設計普遍性問題,諸如什麼角色讓你念念不忘?你記得有什麼句子?什麼細節最喜歡?等,主要希望能將觀眾的情感和戲劇連結出來,回饋多為正面。在座談會中,創作者不解釋、不反駁,專注於傾聽觀眾聲音,岑偉宗特別提醒,不要高談創作理念,那些距離觀眾太遙遠,不過可以分享覺得哪裡有趣之處。顧念觀眾的心情、在意觀眾享受,這是高世章和岑偉宗對做戲的理念。

再拿起文本,演員詮釋又是一念一宇宙

「正因為文本資訊給的夠多,演員才有更多的選擇」,進入最後一堂讀劇,我們將樂譜打開,跟著演員的呼吸開始尋找對角色設計的理解。聊到故事中四首重要的角色歌曲:〈懸崖〉、〈有陣時〉、〈撒一場白米〉和〈道德經〉,剛好分別從四個不同的主題切入:呼吸、留白、控制、與心境轉折。

跳崖與思念故子,是怎麼樣的心情?
〈懸崖〉描寫被迫嫁給肺癆鬼的秀秀,因知自己萬劫不復,而寧願跳江。攤開歌譜演員詮釋對比會發現,儘管樂句寫得如流行K歌般動人,在敘事上同樣保留了完整的新婚之夜畫面描述,並從各種物品的意象與互動迴繞著新娘的心情,雖未明講,但都能感到躊躇與不祥。特別是最後幾個長音的呼吸點,換不換氣可以是選擇,至於演員為何最終這樣選擇,在文本的前後文裡應該都能找到屬於觀眾版本的答案。

〈有陣時〉作為「必殺技」,觸動的是華人都會有共感的情節,正所謂「老母歌,正催淚」,家中長者喪子後的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在歌詞中切不希望寫得煽情,又要在媽媽看不見兒子靈魂的情況下,讓兩人的歌詞能互文對話,靠的是睹物而不說白,也是東方表達情感的重要方式,比起西方更直接地說出口,怎麼迂迴著說,又說進心裡,〈有陣時〉可以是教科書級的範例。

宋大媽: 日落時共鄉里見到面
阿細: 你盼望我可面撞面
宋大媽: 靜下來亦會有陣時(阿細:亦會有陣時)
二人: 記起窗外有歸燕
宋大媽: 自問如白丁 卻也居易
阿細: 歲歲是有知 默默記住
宋大媽: 豆豉同白菜有陣時
阿細: 期望可以
二人: 夾一箸

雙主角的心路轉折
下半場兩首歌曲,分別交代了雙男主角的心境轉折,〈撒一場白米〉納入心經與梵鐘之聲響,在一首歌的開頭就定調了整首歌的救贖意味與阿細在該段劇情的超凡與徹悟。而演員以深厚的歌唱技巧為底,在阿細靈魂決心放棄害人目標,決心返回地獄的最後一刻,也靠歌喉差點攝走觀眾的魂。

<道德經>作為主角方唐鏡最後覺悟的自剖之歌,以墨汁入水是否能變清提問,充滿了作詞的思辯過程與文字玩味,岑老師強調他在曲子未來之前就決定了歌名,就是希望在十一點鐘之歌要有哲學體系的重量,而陰陽、正反、忠奸、虛實的大量反義詞運用,更是如一幅太極圖,成功描繪了角色玩弄文字的才華、本性,直到最後完成角色的成長。

正與反 臨陣再多變幻 唯道德經可師範
無常道 無字成為字眼 老莊勝孔孟
一塊石 總會見到破綻 無欲則剛腰骨硬
人柔弱 殘局仍然力挽 似水浪裏翻

辭令圓滑 還是語調強硬
提步沉着 還是作狀荒誕
腦筋轉彎 笑面防範
虛與實 過千關
放心放膽 無懼雨霧瀰漫
見山過山 行動勝於嗟嘆
鬥死鬥生 放下時限
人在浪裏翻 縱使上路難
要選要揀 無懼要問斬

老師們特別請學員留意這些歌中,角色是在哪個音樂段落做出最終決定?學員們給出不同的解讀,而演員也一定從文本中得到自己的線索,交出讓觀眾激動鼓掌的詮釋。

本屆讀劇圓桌賞聆的最後一首歌結束在〈終審〉,同樣是長達15分鐘的公堂審案,化做如三回合拳賽的最後對決,方唐鏡對上藥局派來的假方唐鏡,為真相展開激辯。整齣戲三個小時曾出現過的音樂主題此刻用各種方式交織再現,觀眾陪著角色也都增添了新的情感與認知,同步為著審案的攻防而情緒起伏。

經過三堂讀劇,學員雖意猶未盡,卻也能一窺各種細節留待細細品味。音樂劇〈大狀王〉將繼續在香港演出,也正準備展開巡演計畫,我們也感謝創作團隊與西九文化區與香港話劇團提供的教學資料,期許台灣也有機會引進演出,讓台灣觀眾一睹精彩音樂劇的風貌。
_______
 

主講人:岑偉宗
與談人:陳煒智、陳午明、程伯仁
文章整理:楊書涵、黃琳晶、陳星佑

讓榮耀平台孵育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