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條通劇匯
活動花絮
2024.12.15

【KMRS】韓國原創音樂劇的製作與開發:家庭音樂劇

本場論壇由《棒球王,海洋隊!》與《長壽湯仙女》分享創作歷程。《棒球王,海洋隊!》故事靈感來自釜山出身的棒球名將李大浩、秋信守;《長壽湯仙女》則為改編繪本。現場由兩位作曲家分別分享創作要點與製作家庭音樂劇的諸多考量

K-Musical Roadshow 為韓國藝術經營支援中心(KAMS)向世界各地介紹韓國原創音樂劇之重要活動,每年於不同國家舉行。 今年首次來臺灣舉辦,於11月13日至14日在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帶來5組韓國原創音樂劇精選匯演(showcase)、產業論壇、創作者分享會及業界交流活動,期望促進臺韓音樂劇產業市場與觀眾的交流。

首場創作者分享會以「韓國家庭音樂劇的製作與開發」為主題,邀請《棒球王,海洋隊!》編劇金正民、作曲家成燦京、《長壽湯仙女》作曲家趙漢娜分享其作品的創作歷程與作品經歷。

家庭音樂劇的焦點不只是「兒童」而更強調「親子」之間的共鳴,以簡單的故事線融合深刻內涵,讓所有年齡層(男女老少)都可以透過作品得到連結,同時讓大人、小孩可以藉由演出討論,促進家庭關係並互相學習。

《棒球王,海洋隊!》於2023年在釜山市民會館大劇場首演,作品講述釜山海洋隊少棒隊為實現成為全國最強隊伍的夢想而不斷成長的故事。劇中的兩位主角靈感取材自韓國釜山在地有名的兩位棒球選手秋信守、李大浩的真實經歷。

編劇金正民提到,在選角上製作團隊曾經思考要使用兒童演員來演少棒隊伍,或由成人演員來飾演兒童演員的形式呈現,雖然使用成人演員對團隊來說是相較輕鬆的,但團隊討論後堅持使用兒童演員,除了兒童特有的獨特聲線外,其純真的個性是成人演員無法模仿的,同時也能讓整個演出更加地真實、更能打動觀眾。

韓國釜山擁有非常深厚的棒球文化,劇中台詞與歌詞蘊含人生哲理,並以比喻手法呈現,比擬人生經歷來與觀眾產生共鳴。在無法真實丟球的情況下,團隊透過精緻的影像動畫與互動環節,在演出前讓海洋隊的吉祥物-海獺在舞台上教學比賽中應援的動作與口號,讓觀眾可以在演出應援橋段中一同加入演出增加參與感,營造真實比賽氛圍,也販售相關的球隊周邊商品,增加在真實棒球比賽替球隊加油的臨場感。

在音樂上,作曲家成燦京提到兒童演員的音色與情感是《棒球王,海洋隊!》最大的亮點,在配樂上也採用管弦樂團真實錄製而成增加了真實感,純真的音色與熱血的比賽情節相輔相成,成功地傳達情感。

兩位創作者認為「簡約而華麗」是思考家庭音樂劇製作時的重要元素,需要在抓住兒童注意力的同時,兼顧成人觀眾的娛樂,以簡單的故事線搭配華麗的佈景,創造出多層次的觀戲體驗。

演後QA分享

Q1:在創作面是先有文本才開始作曲的嗎?以及歌詞的修改會如何分工?演員排練時是否會再次調整?
A1:以比例上來說95%的經驗是先有劇本才開始作曲,而5%的特殊情況則是有特定的Dance Break段落需要先有音樂,才會反過來工作。歌詞與音樂也會依照演員排戲的狀況作調整。

Q2:家庭音樂劇中有沒有什麼需要注意的?
A2:由於觀眾是家庭,在歌詞、台詞上都需費心思,避免用字艱澀,讓小孩都能看得懂,而「互動環節」也是家庭音樂劇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例如推氣球、演員到觀眾席和觀眾們打招呼,都是增加觀眾參與感的重要方式。

Q3:為了考量觀眾對棒球專業術語的理解程度,編劇如何在劇本中巧妙平衡專業性與觀眾的可接受度?
A3:釜山的棒球文化非常盛行,許多小朋友甚至從幼稚園起就隨父母進場觀賽。然而,為了讓更多觀眾能融入劇情,我們在劇本中選擇以比喻的方式呈現棒球術語,將其轉化為更貼近人生經歷的表達,讓每個人都能輕鬆理解。同時,過於專業的術語則會有意避開,以確保劇情不因專業性而影響觀眾的參與感與共鳴。

Q4:在創作上是否有特別的策略,讓大人也能看得盡興?
A4:故事的素材以及敘事的方式是重要的,家庭音樂劇必須選擇兒童與家長都喜歡的故事,而角色之間的情感、場面如何讓大人及小孩都感興趣,是創作過程中需琢磨的部分,並在互動環節刻意地讓家長也參與。

--

音樂劇《長壽湯仙女》改編自世界級圖畫書作家白希那同名繪本,並榮獲2024年第8屆韓國音樂劇大賞「兒童家庭音樂劇獎」。作品講述主角德智與母親來到了「長壽湯澡堂」偶遇冷水池中的仙女阿嬤的奇幻冒險故事。劇情融合了韓國的澡堂文化以及橫跨三代的感情,透過懷舊場景、繪本動畫與多樣音樂風格,傳遞親情與成長的深刻情感,也讓此作品成為韓國最受歡迎的代表性家庭音樂劇。

作曲家趙漢娜提到,繪本改編的過程當中,除了起-承-轉-合的故事線梳理,為了廣泛的觀眾年齡層在音樂上選用了多種音樂種類以及多種人聲使用,每一幕故事採用不同的樂器與編曲營造豐富的情感氛圍。仙女角色以性別自由選角為亮點,打破傳統刻板印象,並為不同性別演員量身定制音域,展現多元詮釋可能性。

整部作品完整地還原了繪本的所有場景、懷舊的服飾與物品,並巧妙使用連身緊身衣呈現澡堂中赤裸的身體,搭配原繪本的動畫影像,三位主要角色(德智、德智媽媽、仙女阿嬤)在這一場澡堂冒險中各自成長的歷程,橫跨三代的故事引起不少家長的童年回憶,朗朗上口的歌曲吸引了兒童觀眾的同時,也撫慰了大人成長經歷的心情。

家庭音樂劇除了可以拉近親子之間的討論、理解外,也是培養未來音樂劇觀眾很重要的劇種。

演後QA分享

Q1:臺灣目前沒有角色性別自由的作品,不知道在作曲的音域上是否有做調整?
A1:有的,在角色Solo的歌曲都是根據演員的音域做調整,而其他歌曲則是選擇了男女都舒適的音域來譜曲。

Q2:由於這是繪本改編的作品,好奇導演是在哪一個階段加入的?
A2:因為有原著作品的關係,一開始會以原著作品為中心來和原著作家討論如何在不毀損原著的情況下,增加更多的東西。創作面上來說,編劇的劇情架構出來後,作曲與導演就會加入討論,並且經過多次的會議、調整製作而成。

Q3:繪本改編成音樂劇的過程中,是否有遇到一些困難?改編完成後會給原著作家確認內容嗎?
A3:先前有提到故事需要具備起承轉合,但並不是所有的繪本都具備這樣的結構,因此在改編音樂劇劇本的過程中,我們需要經過深入的討論,為主角設計一個很充分而完整的故事,同時確保不毀損繪本故事的核心精神,這是我們在改編的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事情。在完成完整的劇本架構時,我們會和原著作者進行詳細說明及討論,在尊重原著的基礎上,作者給予我們極大的支持,讓改編能夠既忠實於原著,又擁有新的藝術生命。

Q4:此作品改編成音樂劇而不是話劇的關鍵點是什麼?
A4:在介紹中有提到冷湯戲水的名場面,我們認為和音樂搭配在一起可以表現更多的故事與情感,因此選擇了音樂劇的形式。
--
時間:11/14(四)10:30-12:00
活動測記|陳伶

讓榮耀平台孵育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