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作人論壇特別企劃-首爾藝術團《與SPAC同行:台韓製作人交流會》
撰文|陳茂康
韓國首爾藝術團(Seoul Performing Arts Company, SPAC)的兩部音樂劇製作《與神同行:地獄篇》與《如蝶翩翩》演出電影版,將於8月在新光影城上映;趁此時機,首爾藝術團也在7月18-19日兩日造訪台北,應榮耀基金會、C MUSICAL製作之邀,於臺北表演藝術中心舉辦音樂執導大師班、製作人交流會、特別講座和展示演出(showcase),藉由對話、討論、示範,分享首爾藝術團的製作經驗、韓國音樂劇產業的發展現況,並為台灣音樂劇及劇場工作者指點迷津,提供一個思考借鏡的可能路徑。
本系列文章以7月19日午後《與SPAC同行:台韓製作人交流會》及晚間《【首爾藝術團】音樂劇產業政策對談》兩場活動之內容記錄與現場所提供之相關資料為主。
源自奧運、意在宣揚文化的國立藝術團
首爾藝術團團長兼藝術總監李有梨,首先在交流會上簡單說明了團隊的歷史背景:1986年成立、隸屬於韓國文化體育觀光部的「SPAC首爾藝術團」,一開始是因應當時所承辦的大型國際賽事而生。1986年漢城亞運、1988年漢城奧運,讓韓國政府意識到「可以通過這些活動,讓全世界的人看見韓國文化」,藉此將文化「品牌化」。於是,依循著兩大賽事以「Seoul」為名(當時稱漢城,即如今的首爾),首爾藝術團雖為國立組織,仍以「首爾」作為團名。
不過,首爾藝術團與世界各地的「國立」藝術團體,如芭蕾舞團、交響樂團等有所不同,不只發展單一藝術領域,而是個「綜合性表演藝術」團隊。首爾藝術團目前建制內的團員(表演者)分為三種類型:音樂劇演員15人、韓國舞蹈家19人、韓國傳統四物打擊樂師4人。雖然在「音樂劇」製作有成,但仍以「韓國文化」為基礎,李有梨團長表示,他們的使命即是「積極地找出具有韓國特色的素材,綜合現代化的藝術手法,打造出韓式風格的演出。」
結合現代表現手法,發展韓式風格的音樂劇
根據團長所言,目前在韓國的音樂劇市場上,仍然以海外「授權音樂劇」為主流,但,首爾藝術團作為一個國立劇團,「原創」是他們唯一的選擇,也是主要任務。當他們在製作音樂劇時,不僅必須是具備韓國風格的原創音樂劇,還要持續運用韓國元素,同時也得「與時並進」,利用新的劇場技術、科技藝術,創造能夠被現代觀眾接受,進而引領風潮的作品。
以《與神同行:地獄篇》為例,這個改編自同名網路漫畫、於2015年在藝術的殿堂(Seoul Arts Center)CJ土月劇場首演的音樂劇,便是以韓國的原創作品為題材;雖然人們可能對於2017-18年的兩集《與神同行》電影版較為熟悉,但音樂劇的劇情內容與核心主旨卻更忠於原著。其次,首爾藝術團在演出製作中確實也加入了不少韓國文化元素,場景中的舞蹈編排、演員或舞者們的服飾等皆能看出用心。再者,舞台結合光雕投影,地板也鋪設大面積LED顯示螢幕,得以快速且絢麗地呈現作品描繪的陰間場景,並利用動畫創造地獄的火海刀山與其中受困苦難的魂靈。
原創素材哪裡找?啟動徵件、陪伴創作
表演企劃組組長崔瓊化也說明,首爾藝術團與大多數民間演出團體、製作公司很不一樣,除了資金財源來自政府機關外,所有作品也都由全體團員一同參與打造;他們每年定期推出三到四個製作,也必須深入韓國各地區巡迴演出,肩負著推廣表演藝術的任務;同時,更需要進行像是此次來台參訪的國際交流活動,向世界宣傳韓國文化與韓式風格的音樂劇,以此進軍海外。最後,他們也嘗試運用現有資源,開啟創作徵件,培育音樂劇創作人才。
正如崔組長所言:「要去哪裡找素材是件苦惱的事,」交流會上,台灣製作人們也對於首爾藝術團的「外部徵選」機制及「內部提案」過程提出詢問。首爾藝術團製作人朴泰洙說明,外部徵選活動其實從2020年才開始實施,以兩年為一個週期;徵選目標分為兩種,第一種是以大劇場演出為主的長篇作品,另一種則是從影音平台出發的網路項目。
第一種類型以具有大劇場演出經驗的「個人」創作者為對象,事先根據作品大綱與分場概要選出五部作品;其後給予至少六個月的工作期,讓創作者與團隊內部合作開發,然後進行公開showcase,再決定是否繼續製作。網路徵選部分,則企圖以較簡短的形式、容易入門的方式,鼓勵更多人投入創作。透過兩到三部、長度各約十分鐘的影片進行選拔,之後,再進行擴寫、添增細節、加長時間,逐步協助構成較完整的作品、目標登上小型劇場演出;計畫今年將有一部製作在大學路的劇場上演——這其實是首爾藝術團第一個透過徵件開發的作品。在此之前的所有演出,不管是改編IP的選用、原創素材的發想,全都是透過內部會議決定。崔組長也強調,相較於民間製作公司,國立團體能夠提供個人創作者更有力的支援——團內原本就有演員與製作團隊,經由他們將作品商業化的風險相對較小,也更有機會將作品帶進大劇場演出。
#更多內容請見下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