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條通劇匯
活動花絮
2023.08.10

製作人論壇特別企劃-首爾藝術團《音樂劇產業政策對談》

撰文|陳茂康

晚間《音樂劇產業政策對談》先由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節目部經理林采韻介紹首爾藝術團團長李有梨的經驗背景——過去曾為演員、後於大學任教,也曾擔任韓國音樂劇協會理事長——並藉由她所準備的簡報,深入剖析韓國音樂劇產業的發展軌跡與現況。

 

從音樂劇地圖,看見市場的競合關係

團長從一份「音樂劇地圖」說起,圖中依據音樂劇的發展歷程,畫出美國紐約百老匯、英國倫敦西區等重鎮,接著是歐洲、澳洲,接著是日本、韓國、中國等地。「世界這麼大,但音樂劇活絡的市場其實不多,」李有梨團長認為,要形成「音樂劇產業」,首先必須擁有「座位數超過一千席」的大型劇場,而且大型劇場的數量必須夠多,形成聚落,才能構成一定的規模;而現階段,能夠達到這個標準、形成音樂劇產業的大致就是這些地方了。其次,這份地圖也說明了各國之間的角色與關係,尤其是授權音樂劇進口與出口的比例及數量,其實顯現了各國的「原創」實力。

例如,根據李有梨團長的分析,音樂劇在日本的發展長年以授權音樂劇為大宗,原創製作較少,相較於大力培育原創音樂劇的韓國,日本則不太有扶持原創的需求;甚至近年來,從韓國賣往日本的音樂劇作品每年平均可達8部。而中國的音樂劇發展,則讓韓國倍感壓力,雖然目前每年約有12部韓國授權音樂劇銷向中國市場,但中國也依循90年代韓國發展音樂劇的路徑,積極與海外交流、邀請專業人士造訪,透過學習與合作強化作品、健全製作。「不知道未來台灣會在這個地圖上扮演什麼角色、佔據怎樣的地位呢?」團長說。可見這張地圖其實不只是音樂劇發展史,而是一個錨定現況、知己知彼的戰略圖。

 

解析音樂劇產業,再思考如何強化特點

而後,李團長歸納了音樂劇產業的幾項特點:第一是「OSMU」即One Source Multi-Use 「一源多用」的附加價值,也就是所謂的IP產業,將一個原著作品衍生為多種型態,「音樂劇就是去強化這概念」。第二是「勞動密集」,音樂劇是一個強調臨場感的藝術,特別重視演員與觀眾的交流與現場的渲染力;而「人」即是其中最重要的資源,「製作經費大約六成」是花在人的身上,於是人才培育就顯得如此重要。第三是「易於成癮」,如上所述,不僅是演員的現場表演令人成癮,不同的演員組合也會帶來新的火花,使觀眾想要反覆觀看。同時,音樂劇產業代表著文化實力,它可以成為先進國家的「未來產業」,也是可能將作品輸出海外的「內容產業」。

照片提供|C MUSICAL製作

團長也整理了韓國音樂劇產業最新的票房數據與觀眾分析,顯見音樂劇市場經過疫情後在2022年急速回升,甚至超越2018、2019年的票房收入,整體規模已突破4500億韓圜(約110億台幣)。韓國音樂劇觀眾的性別比例懸殊,女性觀眾以90.7%佔絕對多數,其中20歲、30歲女性更是消費主力,門票多達一半都被他們掃入口袋。「於是市場上也出現一些特別迎合這類觀眾的素材,」李團長說。另外,一齣戲觀看兩次以上的「迴轉門觀眾」也有逐年增加的趨勢;觀看三次以上的觀眾,甚至較兩年前增加了五成之多。

 

沒有捷徑:教學系統、政策體系都需要慢慢成形

在提問時間,講座現場觀眾以台灣目前尚缺系統化音樂劇教學為例,提問韓國當初如何發展人才培育機制。李有梨團長直言,一開始當然也是沒有的,「大概自2000年起,韓國才有了專門訓練音樂劇人才的相關學系,陸續開設了大約50個。」而政府在音樂劇的支援方案、補助專案部分,其實也經過了長時間的研究和嘗試,才慢慢建立出現行體系,這也不是一、兩年就能完成的。另外,韓國政府認定的方向是「在音樂劇領域,必須讓創作者緊密合作,才能夠把作品做好,」所以會特別強調這一類合作專案與支援,例如韓國內容振興院的「創意人才同伴事業」方案,支援創作者與製作方、產學界進行配對;也會特別去媒合資深創作者與新銳人才,促進導師與學徒的共同合作等。

 

原創興起:大型劇院檔期難搶、中型劇場需求漸增

另一位觀眾則對於大劇場的「長銷式作品」該如何規劃成型提出詢問,李團長也再次提到「千席劇場」的重要性。在她的簡報中列出了可容納人數超過600席、上看1700席的10個韓國音樂劇常用劇場(8座位於首爾、2座在釜山),「表演場地非常重要,如果韓國製作公司沒有辦法讓他的作品在這10座劇場演出,那他就是失敗的。」李有梨團長說,「在作品登台的兩、三年前,就必須積極地、想盡辦法地去搶到這個機會。」這類大劇院的檔期,一次最多能演「三到六個月」,可想見是兵家必爭之地。

對比大劇院公演,韓國音樂劇的原創作品,大部分則出現在類似大學路一帶的中、小型場館,這裡「一年大概可以推出200個原創音樂劇。」當然,其中也有逐步進軍音樂劇專用劇場的作品,例如,2015年入選韓國文化藝術委員會「創作產室」劇本甄選的原創音樂劇《Red Book》,就從委員會所屬的大學路ARKO Art Center(約500席、2017演出兩週),演到世宗文化會館 M Theater(約600席、2018演出兩個月);2021年與2023年則在約有700席、主要進行音樂劇演出的弘益大學藝術中心連演三個月。李有梨團長特別在簡報中備註說明,近年因應原創音樂劇的興盛,此類中型劇場也有逐漸增加的趨勢。 

讓榮耀平台孵育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