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 瘋戲樂工作室 」標籤的文章
  • 2023音樂劇演出回顧投稿-淺論《怪胎》音樂劇中的風格與情感剖析
    <p><strong>文/Artemis(就讀於藝術學院,正在嘗試撰寫表演藝術評論,透過文字轉譯所思所想,是另外一種在記憶中長存的方式)</strong></p> <p>整場演出由歌隊整齊劃一的動作拉開序幕——女主角陳靜(康雅婷飾)與男主角陳柏青(周家寬飾)身著明黃色與深藍...
  • 表裡分裂的《搖滾芭比》中文版
    無論電影或舞台劇,Hedwig 一首一首唱出的人生,紀錄了大時代的偏移。從柏林圍牆倒塌的東德,到飄洋過海前往象徵自由、開放的美國,那是社會與資本主義的思想碰撞,是在兩種性別擺盪的自我認同。幾乎可以視為全劇基礎的音樂演唱無可挑剔,感染力與爆發力兼顧,中文歌詞翻譯出色,但歌曲之外的劇場演出,就浮現了不少存在...
  • 形式與語言製造的距離感:說中文的《搖滾芭比》怎麼尷尬了?
    《搖滾芭比》與其說是場音樂劇,更像是Hedwig這位搖滾歌手在臺灣、在2023年的臺灣所舉辦的演唱會巡演——這種場地、表演形式等方面高度統合後所製造的極度沉浸感,反倒與劇本本身產生了距離感與邏輯的劇烈錯置。
  • 單口喜劇與搖滾音樂劇之間的距離──《搖滾芭比》
    從海外來台演出的德國變裝皇后Hedwig,應該不會知道台北大巨蛋之於台北人的可笑,也應該不會知道兩個月前的台灣金曲獎的結果,縱使飾演Hedwig的周家寬單口喜劇節奏感相當不錯,但角色台詞與演員黜臭的一來一往,讓這次力求在地化的《搖滾芭比》有了不小的斷裂感。
  • 《搖滾芭比》中的三位一體:脫口秀、戲劇獨白、搖滾演唱
    表演者在台上進行的是一場求生秀,加上中段有些台詞稍嫌冗長,演員必須要渾身解數才能收攏觀眾注意力以存活下來。觀眾的笑聲就是魔戒,若演員目標只剩取悅觀眾、引出笑聲,便是中了媚俗的套。全場高潮多麼迷人,但為此用力過猛,角色主體性與故事深度就消失了。如何讓這種表演質地成為角色塑造的一部分,讓演員能真誠面...
  • 不得其門而入的《怪胎》之異想世界
    此齣表演始終找不到「瘋狂世界」與「寫實愛情」之間的平衡點,在一個多鐘頭的狂歡過後,反倒難以前後一致地為故事收尾,顯得突兀而破碎。
  • 在電影原作上頭多加一味:是惡趣味,他們加了惡趣味──音樂劇《怪胎》
    當瘋戲樂工作室要以音樂劇形式,表達《怪胎》這個故事時,對於看過電影的觀眾,有著另一種層面的趣味:沒有銀幕框架、演員要在觀眾面前表演的音樂劇,要怎麼表現陳柏青與陳靜的怪胎世界?
  • 怪美的,還是怪怪的?——音樂劇《怪胎》的風格化
    管它是怪美的,還是怪怪的——在「我們都有病」的前提下,「會擁抱你的那個怪胎是誰?會解救你的那個怪胎是誰?」,或許這也正是音樂劇版本擁抱《怪胎》的方式。
  • 《怪胎》:一場風格為主體,故事是綠葉的瘋狂冒險
    編導想要將戲做得怪怪的,但下手節制了。面對如此令人脆弱的精神疾病,我感到一種俯視的距離…這種生命處境明明可以讓人共情,可以煽情,可以狂躁又真實、怪奇又扎心,卻止於輕輕觸碰。可愛有餘,深刻不足。用力作怪,不夠有病。
  • 勇闖病行世界-聊《怪胎》的音樂劇概念
    音樂劇《怪胎》用風格強烈的曲目與場景表現成功抓住目光,可能是近年台灣音樂劇中最異質,最有病的作品。
讓榮耀平台孵育你的故事